close

第十四章 面對媒體洪流如何求生




大傳系的學生,新聞本業是第一專長,初出校門的人,如果不進入新聞機構磨練,老實說第一專長還不具備,必須工作個三年五載,把學校所學的東西融入工作之中,才真正建立第一專長的特質。

可是傳播機構用人不限科系,文法商自然科學幾乎所在都有,而各校又普設大傳系、新聞系,每年培養出來的大傳人,多如過江之鯽,如何在這種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態中求生,在在考驗大傳人的智慧與能力。


台灣的媒體缺乏資深記者制度,通常都會調線,經驗無法累積;其次超過四十歲的人,如還在第一線跑新聞,跟初出茅廬者競爭,也會令人覺得奇怪,好像沒有轉到行政制,就是工作沒有表現,未獲肯定。因此,新聞界有一則笑話,記者幹三年,跳個槽,就算資深記者了。


在這種生態之下,台灣的記者只有寫手,沒有權威,無法建立聲望與地位,這一點跟外國記者大大不同,外國的同業可以在一條線浸淫幾十年,他的終身頭銜就只有記者,他的地位、待遇不比總編輯差。


因此,台灣的記者到了四十歲之後,就容易陷入一種危機,四十歲退休太早,學習東西太晚,想要轉換工作戛戛乎其難。寫知識經濟的梭羅說:「財星雜誌一九九九年二月推出人到四十是終點的封面故事。根據這篇報導,五十歲的勞工幾乎不可能再找到工作;人到四十歲就不太可能找到新工作;年紀大的勞工也應該有心理準備,萬一被裁員,二度就業時的薪資可能只剩一半。在所有年齡歧視的官司中,四分之一以上是由四十歲的勞工提出。」


台灣的經濟繁榮了幾十年,滋養了傳播事業的發展,以前這種狀況是不太可能發生的。但是這一波經濟不景氣,百業蕭條,新聞媒體受到衝擊尤大,加以知識經濟的來臨,網路事業的興起,改變傳播的生態,潛在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。


處在這種狀況下,不論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,都受到巨大的衝擊,因此,發行與廣告銳減,平面媒體正逐漸萎縮,不斷上演減薪、裁員與停刊的風暴。所以,「你不可能在一家公司做到退休,你得為自己打算,規劃終身的事業。每年定期調薪已經是過去式,年資也靠不住了。」年資不僅靠不住,有時還成為罪惡,工作朝不保夕。


很不幸的,台灣的媒體現正活生生上演這一幕寫實劇,只是門裡門外的人感受不同而已。新聞工作,是一個沒有個人事業的終身事業,因此,如何在一個沒有個人事業生涯可言的體制內開創自己的事業,倒是值得深思的課題。


所以當一個初初踏出校門的大傳人,最出只要求有工作就好,等你在一個體制內工作一段時間,碰到如今這樣的經濟不景氣,面臨企業頻頻減肥之際,真正能體會「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永遠是經濟安全感,這個因素絕對超過高薪」這一句話的含意時,就代表有危機感了,何況新聞工作高薪的時代已經過去。


台視最風光的時候,ㄧ年可發三十七個月的薪水;前中晚都會組副主任紀雄說,他當年在經濟日報當記者,月薪一萬元,跑外貿協會,車馬費二千元,教師那時的月薪三千六百元。我有一位同事,早年在大理國中教國文,晚上到報館兼差當拼版師傅,那時拼版師傅的待遇都比老師高,因此,他索性辭去老師的工作,但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,教師年年加薪,退休又可以領八、九成薪,職是之故,有人「快樂的失去工作。」


然而,媒體變成艱困產業之後,今非昔比,新聞工作者只要求保住工作,已經不敢奢望加薪了;這種狀況會不會繼續向下探底?誰也不敢說,想要好轉,恢復往日的榮景,幾乎不敢想了。台灣的媒體,經過這一波的不景氣風暴,不斷的延長工時,加重工作份量,從自由業演變成公務員化了,即使將來景氣好轉,老闆受到這一波教訓____舉債辦報,苦撐待變,恐怕收的手也不敢放鬆,想要從事這一行的人,首先要有這樣的體認。


在這種狀況下,大傳人要如何應變呢?當你踏入新聞圈的時候,你會發覺新聞理論不足恃,因此體認到新聞工作是一種錐子的工作,甚麼是錐子的工作呢?毛遂自荐說,只要把他放在囊中,就會脫穎而出,傳播機構就是囊中,你能不能脫穎而出,不是靠新聞理論,而是靠才、學、識。


我昔日一個同事,文章寫得簡潔有力,識見超拔,成為當紅的記者,可是他當初去謀求一個地方記者的工作,特派員並沒有用他。等到有一天這位記者大大有名了,成為一把錐子的時候,特派員才透露這段秘辛。


大傳人現在人浮於事,學非所用者很多,即使有幸進入媒體擔任本行的工作,有了第一專長之後,前途還是有很多的風險,如何降低第一專長的風險呢?簡言之,就是中英文能力的提升。


中英文俱佳,是新聞工作的兩件法寶,我稱為綑仙繩,有人稱之為鳥的雙翼。到底中文重要呢?還是英文?簡單的說:中文不好,立地不穩,英文不好,行之不遠。中英文俱佳,何天不可飛?


中文底子厚,文章寫得行雲流水,行於所當行,止於無不可不止,甚至像韓潮蘇海,自然可以激昂青雲;英文造詣高,出入無礙,如虎添翼,一定可以鲤躍龍門。


以前唸書的時候,聽過一個故事,余夢燕讀燕京大學新聞系的時候,他一位同學,平日裡啥事都不做,就是臨睡前背一則英文新聞稿,畢業之後最先找到工作。台灣如今強調國際化,英文越來越不可或缺,與其埋首新聞理論,還不如苦唸英文,將來出路還會廣一點。


因此,大傳系的學生只要中英文俱佳,即使新聞理論不精又何妨;如果只是一個乖寶寶,上課只會猛抄筆記,苦讀新聞理論,就會像我一名學長,常有不平之氣。


解嚴之前,我一位學長在自立晚報工作,他常嫉妒他們班上一位同學,平日都不上課,每到考試才借抄筆記,可是他的同學畢業之後,縱橫新聞界,號稱將軍,後來應聘到香港媒體,月薪一百萬新台幣;可是他呢?那麼守規矩,勤抄筆記,屈居在編政組,成就遠遠不及。


職是之故,新聞記者要宏觀、要敏銳、要有知識及源源不絕的創意,如再把中英文學好,就可振翅高飛,否則鳥會折翼,牛羚會被惡質的傳播媒體洪流沖落,無怪乎要掩卷太息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cky2739 的頭像
    vicky2739

    記者報馬仔---驚報內幕

    vicky27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